韩建:做纺织科技的“探索者”
防疫用品、建筑材料、汽车内饰、装饰软膜……近年来,产业用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投身其中,潜心致力于纺织材料的科研与教育工作,用创新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异国求学不断吸收前沿理念
纺织丝绸是浙江省传统产业,丝绸出口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1980年,韩建考入了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1991年获硕士学位。
随着学业不断精进,韩建越发感觉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纺织加工技术差距较大,尤其在工业用的纺织材料与应用技术领域,仍较为薄弱。“日本国立金泽大学与我们学校一直保持着交流联系,加上纺织是它的优势学科,所以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去那里留学,开开眼界。”
1998年,进修了一年日语之后,韩建踏上了赴日读博之路。留学期间,韩建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能力,跟着导师学习如何做学问、搞科研。日本高校的学术氛围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日本教授每天基本上要忙到晚上7点下班,副教授8点下班,年轻教师更是要忙到9点左右,这种严谨专注的态度让我深受影响。”
由于在纺织行业生产经营理念不同,日本偏向于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力求达到细分领域里的顶尖。为了接触到更多全球最先进的纺织材料以及加工技术,除了在实验室埋头苦干,韩建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本每年都有国际纺织展,还有许多关于新兴产品和技术的展览,可以了解全世界产业发展进程和方向。”即使自费,他也场场不落,乐在其中。
2003年,博士毕业的韩建获邀留在日本金泽大学研究生院任教。但意识到国内纺织技术发展潜力更大,更需要这方面人才,心怀眷恋的韩建毅然决定回国,为纺织工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开拓创新用科技成果服务产业
2005年,回国不久的韩建前往浙江省科技厅挂职。恰逢省里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在掌握全省科技布局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韩建跑遍了省内主要骨干企业。“两年多时间里,我收获很大,结合在国外了解到的整个高新技术和工业纺织品的发展情况,我更清晰地知道了该产业新的增长点、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在哪里,为下一步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校后,韩建开始从事研究工业用纺织材料。“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便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一个重要项目。由于国内的聚酯纤维产量占全球80%,而浙江省又是产量大省,提高生产效率势在必行。“这项技术是针对国内大容量生产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以前化纤纺丝需要聚合做成塑料粒子降到常温运输到下游企业,再升温融化进行纺丝,现在纺丝聚合后能够通过管道直接输送,省略了降温升温的步骤,使纺丝质量更加稳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韩建表示。该项目获得了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省内相关企业。“聚酯纤维的价格也从十万元一吨下降到了一万元一吨,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紧跟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是高校科研的一大准则。这些年来,韩建与团队一起研发了交通运输用纺织材料、高速公路路基材料、高铁座椅材料及窗帘等,每种材料根据用途、功能、使用时长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体育场馆的充气膜,要在满足高强度和自清洁的基础上,尽量延长使用时间;环境工程用膜结构建筑材料对耐晒、阻燃、抗静电的要求更高;车用内饰材料则要加强色牢度、减少污染……这些成果转化成了强大的生产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专注教研奋力实现跨越追赶
在科研领域,韩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3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省重点实验室项目3项及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如今,他是浙江省“产业用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在培养新一代纺织科技人才的过程中,韩建十分注重构建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多开展国际交流与学习。作为亚洲纤维合作交流平台中国区负责人,他积极组织与日、韩等地的学术交流会,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尽管我国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现在这个领域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我们唯有加强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追赶。”韩建表示。
专注本职工作的同时,韩建也心系家乡宁海的产业发展。每年他都会回宁海看看,积极参与家乡组织的一些交流活动。“如果宁海企业有纺织材料方面的研发需求,我很乐意与他们合作,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